农作物秸秆禁烧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,只有疏堵结合才能奏效。其中,“疏”尤其重要。如何“疏”?“五化”综合利用,是社会公认且正在努力推广的有力途径。
多年来,秸秆“五化”综合利用总是难尽人意。一些草制品加工企业原材料缺乏,而有些田块稻草、玉米秆等难以“让位”,影响下一季生产。这种尴尬局面的背后,不可避免地带来了“禁烧”工作的压力。
究其原因,受农作物秸秆自身价值制约,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加工生产,或直接用稻草喂牛,最终的市场价格并不高,而收集、运输花费的成本却较大,政府补贴非常有限,甚至没有,自然无人愿为。
秸秆“五化”需要社会公德意识和奉献精神。各行各业,赚多赚少永无止境,种植业主、农机大户和秸秆经纪人不能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。付出多、盈利少的公益性事业必须有人做。
秸秆“五化”需要多元化农业企业、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。稻草等农作物秸秆能就近消化最好,那么附近的养牛场、食用菌栽培和草制品加工企业等经营场所就必不可少。回乡创业、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等一系列善举,要付诸行动。
秸秆“五化”还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宣传引导、业务指导与政策扶持。近两年来,湘乡市因地制宜推出的“5+14”运行模式,充分利用各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资源,并且有相对充足的终端消纳企业(合作社),让秸秆最大限度地就近收集、出售和利用,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,这样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。